余氏发迁源流
春秋时的秦国,建都于雍(今陕西省风翔东南),因此一般都认为余氏发源干陕、甘一带。由余的后裔也繁衍于这一带。秦汉以后,余氏后裔开始东迁,迁至青、豫、兖等州。
西汉时,余氏后裔迁居下邳(今江苏睢宁县西北)。东汉顺帝元年(136年),居下邳郡的由余后裔余珠杰官拜平虏将军,并被加封东骑将军,发殿成为下邳的旺族世家。余珠杰的裔孙余祯因佐汉光武有功,被封为新安侯;其后蕃衍于歙州新安(今安徽歙县),成为当地名门望族。
汉朝以后,余祯的部分后裔徙迁蜀瓘口峨眉州(今四川省峨眉山市)。三国时,余氏后裔迁徙江浙,散播今浙江省临安、余杭、德清一带,形成一支强大的郡望“吴兴”的余姓子民。魏晋南北朝时,余姓已是新安郡(今浙江省淳安以西,安徽省新安江流域、祁门等地)一带的望族。
所以,余氏有:“秦由余之后,世居歙州,为新安大族,望出下邳、吴兴”之说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名为氏》) 东晋明帝时,因余姓忌讳,于太宁元年(323年)奉命敕改为佘。直至唐代,国宁监余泳上秦唐肃宗,才于上元二年(761年)二月准予复姓为余。
因此,余、佘两姓可谓同源一脉。同时“永嘉之乱”后,由于中原战乱,衣冠士族,往往举族南迁。余氏后裔继续大举南迁。其中有一部余姓族人进入湖北、湖南等地。